事跡學習網 > 名人事跡 > 感動中國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

時間: 金浪 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精選5篇)

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實現了太空夢;你是否在尋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篇1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隨著一聲巨響,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在三位航天員中,有一位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王亞平。至今,我的眼前仍時不時的浮現出她出發前的畫面。在送行人群自發唱起的國歌聲中,王亞平的眼里泛著淚花,而她的女兒不停的喊著“媽媽,媽媽……”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從小要強、好學,不僅學習好,體育也棒,尤其擅長長跑。17歲高考那年,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名參加了女飛行員的選拔,沒想到順利通過體檢,并收到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此她與飛行和藍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空軍飛行學院的生活是艱苦的,入校第一天,她就被迫剪去長發,來不及悲傷,就投入到了緊張的理論學習及艱苦的軍訓中。那時候,面對枯燥的理論及高強度訓練,好強的她始終咬緊牙關。拉練、跳傘、游泳等特訓科項目更是不甘落后,能爭第一不做第二。特別苦時她也曾偷偷哭過,但不服輸的她總是擦干眼淚,又繼續訓練。兩年后,她順利地進入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開始了真正的飛行生涯。

第一次在教員帶領下飛上藍天,當穿過潔白的云朵,俯瞰祖國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女飛行員的自豪和驕傲。盡管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樣穿漂亮衣服,沒有充足時間打扮自己,可作為飛行員,這種暢游藍天的感覺,別的女孩永遠也體會不到。

2009年5月,通過層層嚴格選拔,她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她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投入訓練。剛開始,由于一直沒能突破超重訓練二級,身體極限難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員中“老大哥”們討教,一面加班加點增強心血管和肌肉練習。努力沒有白費,第二年她的成績就達到了一級。

回顧十幾年飛行生涯,王亞平笑著說:“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跑道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里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下去,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p>

輝煌的背后,是堅持不懈努力與數不清的艱苦訓練。為了圓航天員的飛天夢,她背著200公斤的水下訓練服,連續在水下工作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她手腳都不聽使喚,連夾筷子的力氣都沒有了。盡管如此,王亞平也從來沒有退縮過一步。她立志要成為一名飛出地球的航天員。她相信自己有朝一日會穿上宇航服,成為遨游太空的首位中國女航天員。鮮為人知的是,王亞平在成為航天員之前,曾經是軍隊中的運輸飛行員。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亞平開著軍機救災。此外,她還參加過多次重大任務。2010年5月,王亞平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2013年6月,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執行任務。2019年12月,王亞平入選“神舟十三號”任務乘組。2021年10月,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進入空間站。在這11年間,王亞平的生活只有訓練與學習兩件事。她深知,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拼搏,只有每天刻苦訓練,才能每天取得進步,才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王亞平也深知,女性與男性由于生理結構不同,天生在力量方面不如男性,這是制約王亞平飛天的最大阻礙。但通過不斷的訓練,王亞平縮小了與男性航天員的體力差距。

11月7日,王亞平身穿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

這次航天員要在太空中生活半年時間,春節要在太空中度過,她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惜失去和家人的團聚時間,我想說,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篇2

2013年6月17點38分神舟十號一飛沖天,肩負著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的重大任務,代表著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太空夢。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將于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飛向太空。中國的航天夢再次成為熱點。

中國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后,是不斷錘煉孕育著的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這些精神同時被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

數據顯示,在載人航天科技人員隊伍中,青年一代占到了2/3以上,飛船系統中副主任設計師、副總指揮中40歲左右的年輕科學家占到80%。繞月探測工程研制隊伍平均年齡不到40歲,54名正、副主任設計師中,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占65%。這些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科技人員,不僅秉承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還烙上了改革開放的精神印記。

王翔是載人航天隊伍中為數眾多的留學歸國人員之一。本來他在國外的一家公司有著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但是當得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消息后,他毅然回國。

“為國爭光與實現個人價值并不矛盾?!爆F在已是飛船系統副主任設計師的王翔說。

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個人選擇與國家需要聯系在一起,年輕的航天人在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篇3

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2008年9月26日21時32分,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射成功,全中國人民都興奮不已。

神七3名航天員中,翟志剛性格最為活潑。翟志剛的家鄉在黑龍江省龍江縣。來自北方廣闊原野的鄉土氣息塑造了他活潑開朗、興趣廣泛的鮮明個性——他愛好書法,一手頗具個人風格的毛筆字被同事們稱為“翟體”。他擅長交誼舞,航天員們辦舞會,他總是滿場飛的那一個。文藝晚會上,模仿趙本山也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愛生活。兒時貧困的家境讓他懂事很早,從小就會各種農活,鏟草鋤地都是一把好手。成為航天員后,不管訓練有多苦,他連眉頭都不曾皺一下。他還是出了名的孝子??忌巷w行學院后,一個月12元的津貼,他只留下兩元,其余全部給母親寄回去。

為圓心中飛天夢,這個來自黑龍江的農家子弟已走過10年艱辛路程。翟志剛與乘組同伴一樣,成為航天員前,翟志剛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優秀的戰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時間達950小時。1998年1月,經過“萬里挑一”的層層選拔,翟志剛成為中國航天員大隊的首批成員。而3次入選飛天梯隊,翟志剛則是14名航天員中唯一的一個。然而,從神五到神六,他兩次都與飛天失之交臂。但是每次落選都不會把失意寫在臉上。在他以后的訓練中他更刻苦,就像是憋著一股勁。一次次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翟志剛終于在第三次入選載人航天任務梯隊后,最終登上了飛向太空的“神舟”。

在這次神七的飛行中,翟志剛還在太空中留下了他的足跡。2008年9月27日17時35秒,總計19分鐘35秒的艙外活動中,42歲的航天員翟志剛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茫茫太空。此時,飛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約343公里的太空高速運動。這意味著,翟志剛已太空行走9165公里,由此成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手持鮮艷的五星紅旗,身穿“飛天”艙外航天服,翟志剛鎮定自若。在浩渺的深空美景映襯下,他面對鏡頭向全球億萬觀眾揮手。

28日17時37分,中國“神舟”七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隨后,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安全出艙,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我從翟志剛叔叔那里學到了許多好習慣。我也應該做到尊敬父母、刻苦努力的學習和失敗了不灰心。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篇4

“當時沒想別的,就想干載人航天”

——心懷載人航天夢,義無反顧赴戈壁

1980年,鄧小軍出生在四川省威遠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歡科幻,對宇宙、太空充滿向往和好奇。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一個航空航天專業的招生簡章吸引了他的注意,本想學醫的他,很快轉變了興趣。懷著研發火箭、衛星的夢想,鄧小軍報考了航天工程大學的飛行器測試發射工程專業。

2003年大學畢業,向往干載人航天的鄧小軍來到了離家千里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戈壁灘上,有獨一無二的事業——載人航天,有獨一無二的崗位——火箭測試發射,強烈的事業感召力讓鄧小軍義無反顧來到了這里。

“來的時候,看到在戈壁灘上的弱水河,潺潺的河水在流動,我想這是一個多么神奇的地方?!蹦且豢?,鄧小軍決定在戈壁灘扎下根,好好干。

自神舟十二號產品進場以來,發射場的工作全面啟動,鄧小軍就開啟了5+2、白加黑的忙碌模式。

大戰在即,第一次擔任載人發射任務的0號指揮,鄧小軍既期盼,又忐忑。他不允許自己的崗位出現絲毫不完美,因為這個崗位是他的夢想,必須精心呵護。

2017年,鄧小軍面臨人生的一個選擇,是留在技術室從事不載人的型號工作,還是到機關負責航天任務組織管理工作。他義無反顧回到載人航天崗位上,執著地追尋著他的載人航天夢。

再次回到火箭旁,熟悉的味道讓鄧小軍激動不已?!澳阕叩酱翱诘臅r候,往那一站,就能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來自于火箭一級發動機艙那種特殊的味道?!迸c火箭相依相伴十幾年,火箭已經成了鄧小軍的親人,親人重逢的那種美好感覺讓鄧小軍終生難忘。

在戈壁灘18年,每一次航天發射,鄧小軍都會去看,不是坐在大廳看,就是在戈壁灘、在神舟橋、在自己家樓頂?!懊看伟l射都不一樣,現在就剩塔尖上我沒去看過了?!?他還會把每一次發射的網上視頻搜集起來,珍藏著。

每次看著火箭點火,噴薄出熾熱的火焰,冉冉升空,鄧小軍心底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獲得感、幸福感,這是他最眷戀的感覺。工作18年,鄧小軍把對航天熾熱的愛,化作每一次任務中沖鋒的腳步,化作在崗位上的點滴堅守,化作加班的日日夜夜。

選擇載人航天,鄧小軍無怨無悔。能將個人夢想與航天夢、中國夢完美結合,鄧小軍更感到慶幸。圓滿完成神舟十二號任務,鄧小軍如釋重負。但短暫的輕松過后,迎接他的又是新一輪的挑戰。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跡篇5

“三、二、一,點火!”一聲令下“神舟七號”運載火箭婉如巨龍般承載著炎黃子孫的夢想,從世界的東方騰空而起,飛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劉伯明,翟志剛,景海鵬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遠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這一次飛行,是我國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們有史以來搭載宇航員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一次,也是最激動人心,最讓我們炎黃子孫自豪的一次………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帶上了多少個“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們在歡呼、激動、為這次飛行的成功而慶祝的時候,有誰能想到他們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們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艱苦的訓練,而且還要在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環境下經受考驗……不過他們不負重望,每次訓練的成績都相當出色。他們知道,自已肩負著偉大的使命和每一個中國人給予他們的厚望。除了這些,我們也應該為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來感謝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沒有你們夜以斷日、廢寢忘食地工作,那么誰會去設計火箭,誰來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別提發射火箭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你們也是航天英雄!是你們,把榮譽給了別人,將勞苦留給了自已。是你們,始終默默無聞,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偉大英雄!

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群人,正是因為他們發揚著團結一致,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因為中國有這樣的一群群人,中國才會大步地前進,國家的事業才會像火箭一樣騰飛,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他們,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因為這些,他們的名字不僅會在我心中,還會深深地銘記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33728 边做饭边被躁BD在线播放,夜里听到婆婆哼哼的声音,男人狂桶女人高潮完整过程,农村寡妇偷人高潮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