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7篇)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你是否在尋找“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篇1
昨夜今晨,一則噩耗在朋友圈刷屏:那位最早向外界發出疫情預警的李文亮醫生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消息在社交平臺傳播,無數人悲痛滿懷,徹夜難眠。當地時間6日晚,世衛組織也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通報會上,對他的離世表達了悲痛和哀悼。
人們哀悼李文亮,因為他是最早一批披露病魔蹤跡的人。2019年12月30日下午,他在大學同學微信群中發布一段“華南海鮮水果市場確診7例SARS”的文字。雖然表述不甚準確,但并不影響人們對于疫情的基本判斷。因而,他也被譽為疫情“吹哨人”。
人們感到痛心,因為他不僅是一個好人,更是一個好醫生。因“發布不實言論”被訓誡后,他不僅沒有心懷怨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主動辟謠,澄清自己沒有“被吊銷執照”,直到發病前仍在醫院上班。2月1日核酸檢測被確診后,他在微博上還用調侃口吻向大家通報病情。治療期間,在被問及康復后的打算時,他直言想上一線,因為疫情還在擴散,他不想當逃兵!
人們奔走相告,更是因為他是一個普通人,他的命運和你我沒有什么不同。通過他在社交媒體上留下的點滴心得、生活片段,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熱愛生活、不以勇士自詡的普通人。對警訊抱以責任,受到委屈可以放下,感染病毒后勇敢面對、頑強抗爭,這樣一個樂觀、開朗、滿懷醫者仁心的年輕人,他的倉促離場讓人無法不動容。
他的離世讓人不得不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謠言”。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1月28日發文,建議對“謠言”進行合理甄別,對于那些“信息基本屬實,發布者、傳播者主觀上并無惡意,行為客觀上并未造成嚴重危害”的“謠言”理應保持寬容態度。而在本次案例中,還應該加上一條,對于醫療從業者依據專業素養和職業敏感發現的疫情線索,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即便最終信息被證偽,也不要追究法律責任。只有這樣,事關國民生命安全利益的威脅才不會被忽視,“黑天鵝”來臨時我們才能及時準確地應對,發生在李文亮身上的悲情故事才不會重演。
在阻擊本次疫情的戰斗中,我國的很多制度優勢再次得以體現:以決絕姿態迅速分隔疫情嚴重的地區,防止進一步蔓延;短短10天,火神山醫院便建成并交付使用;軍隊和全國各地數千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火速承擔起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工作。這些努力,得到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高度認可。如今,我國正在加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這意味著國家治理需要把問題找的更準,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深、更實。此次疫情的發展蔓延也充分說明我們的地方治理亟待完善,“人民至上”的理念需要真正融入治理體系。
疫情仍然兇猛。拭干眼淚,我們必須繼續同時間賽跑、與疫情較量,一刻也不可松懈!期待不久后的一天,我們用戰勝疫情的捷報,告慰李文亮醫生和其他已經逝去的生命。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篇2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為CT顯示,她的癥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為醫院還沒有用于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并沒有給她確診。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癥狀。隨后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癥狀,并住進了重癥監護室?!?/p>
在住院期間他說:“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謴鸵院筮€是要上一線。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篇3
李文亮叔叔,1986年10月12日生于遼寧北鎮,今年34歲了,武漢大學畢業曾先后在福州市二醫院、廈門眼科中心工作,后來去了武漢中心醫院,住在武漢華潤置地公館,跟我們一樣,都是踏踏實實的一名普通的中國人。他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有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兒子,還有孕育中的第二個孩子,可惜小孩再也見不到爸爸了。
被稱為疫情“吹哨人”。2019年12月30日下午,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武漢大學臨床04級班級群里發布消息說“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提醒同為臨床醫生的同學“讓家人親人注意防范”。因他最早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1月8日李文亮在接診時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從而被感染。1月10日李文亮被確診患新冠疫情,并住進了重癥監護室。在重癥病房住院時,他接受媒體采訪表示,恢復后想上一線,不想當逃兵。
悄然離去。2月6日晚上,許多人徹夜不眠。只為了在線等一個“李文亮被成功搶救”的權威新聞。明明知道希望微乎其微,但還是為他祈禱。2020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醫院宣布經全力搶救無效去世人民日報凌晨3點58分,7字標題、正文無字的推送——“送別李文亮醫生”。它冰冷得沒有言語,卻讓多少人的熱淚奪眶而出。
他是中國的英雄。鐘南山院士談及李文亮醫生時,眼睛濕潤,幾度哽咽。在采訪中,鐘南山院士幾度哽咽,濕了眼眶,一個84歲老人談起一個醫生的去世,不僅是對李文亮醫生的贊嘆還有對年僅34歲離去的惋惜和痛心。一個有責任心,一位年輕的、有才華的醫生就這樣離開了。鐘南山說:“他是中國的英雄,我也是,我為他驕傲!”
被稱為疫情第一“吹哨人”的李文亮,已經走了,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疫情面前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但他就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篇4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瘟疫籠罩著祖國的九州大地,誰也不會想到,今年從武漢蔓延至全國各地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如此的惡毒,無情的奪去了很多人們寶貴的生命。然而,以八十多歲的鐘南山爺爺、七十多歲的李蘭奶奶等為首的抗疫專家、抗疫英雄們為我們日夜奔波的勞累著,不辭辛苦、夜以繼日的治病救人,站在疫情的最前線舍己為人,他們才真正是這次疫情中拯救國家的大英雄。
今天,我讀了幾篇其他抗疫英雄的事跡后十分感動,面對疫情,他們崇高無私、舍己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甚至犧牲自己,也要保護他人。這其中也包括了許多奮斗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特別是來自我們遼寧籍的李文亮醫生,他也是我們遼寧人的驕傲。在抗擊疫情中,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經全力救治不幸犧牲。李文亮醫生即使在患病住院期間還在表示“康復以后我還是要上一線的,現在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崩钗牧玲t生是這次共同抗擊疫情的象征,他的不幸離世觸動了我們所有人。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向我們展示勇氣和希望,我們要繼承他的這種精神。我們向他對他的病人和此次疫情所做的奉獻表示贊賞和敬意。
當然,發生在我們身邊感人、勵志的故事也不少,就如同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像我們班主任魯老師及在校其他的自愿做出貢獻的校領導及全體老師們,他們每天都在辛苦的忙碌著,雖然在很多人眼里他們根本算不上英雄,但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他們,才能使中國的“抗疫戰爭”取得如今的勝利。
當前,抗擊疫情仍處于關鍵時期,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除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我們每天還要盡量減少外出,少接觸外地人,不去人群聚集處,我們還要鍛煉身體,做到加強自己的思想教育,樹立祖國為民族做貢獻的決心和信心,好好讀書,學會更多有用的專業知識,平時還要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報效祖國!
抗擊疫情、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篇5
經過全力搶救,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終究離開了人世。武漢市政府已在官網發布公告,對李文亮的去世表示哀悼,對其堅守一線抗擊疫情表示敬意,并對其家人表示慰問。
深夜時分,很多人關心李文亮醫生的安危,他是倒在了抗擊疫情的醫護一線上。疫情面前,每一條生命都是珍貴的,每一聲與病毒搏擊的吶喊都值得傾聽。公眾為良知和正義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奮戰在抗疫戰爭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贏這場新冠疫情阻擊戰,我們依然面臨著嚴峻和復雜的形勢。各行業各部門在這個時候都要繼續提高警惕,積極救治患者,遏制疫情的蔓延,捍衛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打贏抗疫戰爭,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疫情的變化不等人,面對被新冠病毒奪取生命的罹難者,惟有擦干眼淚,負重前行,才能告慰他們的靈魂?,F在,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醫療力量都來...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篇6
經過全力搶救,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終究離開了人世。武漢市政府已在官網發布公告,對李文亮的去世表示哀悼,對其堅守一線抗擊疫情表示敬意,并對其家人表示慰問。
深夜時分,很多人關心李文亮醫生的安危,他是倒在了抗擊疫情的醫護一線上。疫情面前,每一條生命都是珍貴的,每一聲與病毒搏擊的吶喊都值得傾聽。公眾為良知和正義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奮戰在抗疫戰爭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贏這場新冠疫情阻擊戰,我們依然面臨著嚴峻和復雜的形勢。各行業各部門在這個時候都要繼續提高警惕,積極救治患者,遏制疫情的蔓延,捍衛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打贏抗疫戰爭,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疫情的變化不等人,面對被新冠病毒奪取生命的罹難者,惟有擦干眼淚,負重前行,才能告慰他們的靈魂?,F在,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醫療力量都來到了湖北、來到了武漢,來自海內外的愛心援助也源源不斷地發往疫情嚴重地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遇到困難一起扛,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抗疫戰爭。
無論是新冠疫情爆發的當下,還是疫情平息以后,都要尊重醫護人員的專業價值。醫生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吹哨人”,必須尊重他們的專業判斷,保護他們在業務領域發聲建言的權利,及時響應來自一線的預警。
醫護人員是沖在抗疫戰爭最前面的戰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護的人。當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防護物資欠缺的問題,不管怎樣,必須優先保障對一線醫護人員的供給,掃除他們工作上的后顧之憂。對因為工作不幸感染新冠疫情的醫護人員,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點怠慢,讓更多的“李文亮”堅強地站起來。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李文亮醫生生前的一些遭遇,反映出當地疾控體系存在不容忽視的短板。人們哀悼李文亮,也不禁惋惜,如果他的“哨聲”被更及時地傾聽,如果新冠疫情能更早地得到重視,也許疫情的破壞可以控制在更小的范圍。這都值得我們深刻反思不足,認真汲取教訓,切實提高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作為醫生,李文亮向身邊人發出疫情早期預警時,不是不知道這會給自己帶來風險。是醫者仁心的擔當意識,讓他鼓起勇氣吹出預警疫情的哨音。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李文亮醫生明知有風險,仍然堅守在最危險的崗位。在患病以后,他在病床上對記者表示,希望盡快治愈,重返前線戰場。這種責任擔當,這份大仁大愛,在當下的抗疫戰爭中,何等寶貴!疫情嚴峻,只有各個部門及時補足短板,擔當責任,每個人盡職盡責,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好,才能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生者奮然,死者安息。愿醫務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銘記,愿所有為戰勝疫情作出的犧牲都不被辜負。
抗疫英雄李文亮事跡精選篇7
從小學大家,長大做大家!今天的《大家·故事》,講述的是《抗疫英雄李文亮》。
李文亮1985年出生,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享年35歲。
2019年12月30日下午5點多,他在武漢大學臨床04級班級群里發布消息說“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提醒同為臨床醫生的同學“讓家人親人注意防范”。李文亮也由此成為最早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的人之一。
2020年1月8日,李文亮在接診時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月10號他自己就出現了咳嗽癥狀,隨后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癥狀,并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2020年2月7日,新華社發表題為《深深悼念!深深致敬!》的網評:“奇跡終究未能發生。李文亮醫生永遠離開了我們。作為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李文亮以自己的樂觀、堅強、無畏,再次詮釋了白衣天使的平凡與偉大。對這種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醫者大愛,我們深深致敬!戰斗還在繼續。我們必須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勝利的消息,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李文亮醫生,請安息吧。你的精神不朽!”
像這樣默默無聞、恪盡職守在崗位的醫護人員有很多,李文亮醫生只是其中一位。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各地醫務工作人員勇毅地奔赴一線與疫魔戰斗。為了打贏疫戰,他們用行動展現了醫務人員甘于奉獻、服務社會的高尚品質,他們用責任和擔當為人民群眾撐起了保護傘。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他們的犧牲和行動,每時每刻都告訴我們,什么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什么是中華文明中最優秀的東西。少先隊員們,讓我一起向英雄致敬,向榜樣學習,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擔起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